<

内容

太行深处的“金色产业”——泽州县大力发展连翘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5-07-30 泽州乡村振兴

盛夏的泽州山岭间

漫山连翘

正演绎着一场

从野生草木到富民产业的华丽转身

从川底镇二十里铺

村民指尖的鲜嫩叶片

到南岭镇秋泉村

梯田里破土的新苗

再到大箕镇

万亩基地中饱满的果实

这株承载着山民记忆的植物

如今已成为

三产融合的纽带

乡村振兴的引擎

在晋东南大地书写出

“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

的时代篇章

一枚叶片的“蝶变之路”

清晨五点,川底镇二十里铺的连翘基地已响起欢声笑语。村民们挎着竹篮穿梭在齐腰深的连翘丛中,指尖轻捻便采下1.5厘米长的鲜嫩叶片。“这叶子金贵着呢,采回去交到厂里,当天就能领现钱。”正在劳作的村民李巧珍说,她家五口人,光靠采叶每月就能增收近3000元。

两小时后,这些带着晨露的鲜叶已进入山西泽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标准化车间。萎凋槽里,叶片在恒温中舒展;揉捻机内,嫩芽渐成条索;发酵室里,独特的清香悄然酝酿。经过提香、分拣、包装等12道工序,昔日山间的普通叶片,最终变身为每斤售价数百元的高端茶饮,远销海南、广东等地。“每天能加工鲜叶六七百斤,通过精深加工,连翘叶的价值翻了十倍不止。”茶厂主管唐思泽指着流水线上的产品介绍。

这种“基地采摘+就近加工”的模式,在二十里铺形成了完整闭环。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既能拿租金,务工每天有收入,年底还能参与分红。“租金+薪金+股金”的三重收益,让周边1600余户村民的腰包实实在在鼓了起来。而每逢春季连翘花开,基地又化身为网红打卡地,赏花、采茶、品茶的文旅收入,更让产业链条愈发丰满。

荒山变“药田”的绿色革命

南岭镇秋泉村的山坡上,一场“向荒山要效益”的变革正在进行。2024年还是杂草丛生的500亩荒地,如今已被改造成层层叠叠的梯田,320亩连翘苗冒出的新芽在风中摇曳。工人师傅们正忙着铺设防草布,黑色的布面下,土壤保持着适宜的湿度与温度。“这布能防草、保水、增温,让成活率从60%提高到90%以上。”钰璟种植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志军蹲在田埂上,指着远处的蓄水池和灌溉管网介绍,“我们平整土地、架设管网、修建水池,就是要让荒山变成‘聚宝盆’。”

这场“绿色革命”带来的不仅是土地的新生。秋泉村70岁的王计锁老人没想到,守了一辈子的荒山能变成“药田”,如今在基地务工每天能挣100元,80户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而在大箕镇,向前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王环云更有雄心:“已种了6960亩,2027年要让剩下的6040亩荒山都披上‘金衣裳’,建成知名的连翘基地。”

据测算,秋泉村基地进入丰产期后,每亩年收益可达1万元,年利润超500万元,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金融活水浇灌“金色梦想”

“30万授信当天到账,连零币都给备齐了,收药再也不用愁周转!”柳树口镇药材商马新强的货车里,刚收购的连翘果实堆成小山。往年每到收购季,流动资金短缺总让他犯难,2025年泽州农商银行的“晋享贷”解了燃眉之急。这项随用随取的信用贷款,已为16户收购商放贷250余万元,惠及600余名采药村民。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政策保障同样有力。《泽州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明确“三年新增种植3350亩、年产破千吨”目标;中药材协会整合10余家合作社,建起从田间到市场的质量追溯体系;南太行本草文化园里,“玉米+柴胡”套种、“连翘+黄菊”混种的示范田,让农户直观感受到科学种植的效益。山西泽翘科技与高校共建的产学研平台,更让连翘茶黄酮含量提升15%,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如今的泽州,连翘已从单一药材升级为“春赏花、夏采叶、秋摘果”的全季产业,年产值突破1亿元,带动3000余户农民年均增收1.2万元。从野生草木到富民支柱,泽州连翘以生态为底色、以科技为支撑、以三产融合为路径,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出愈发鲜亮的“金色未来”。

太行深处

连翘飘香

这株承载着山民记忆的植物

正以蓬勃之姿

书写着新时代

“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

的动人篇章